非遗文化空间展厅设计的基本特征
2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的类别,它既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属性,又有区别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特性。本文据网上来源整理了,仅供参考:
1、主题的动态传承性
空间主题的动态传承性空间主题的动态传承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 被不断地再创造”。
文化空间作为基于时空伴随的文化实践复合体,一直处于动态传承过程中。从历时性角度看,首先,作为文化实践发生和发展的实体场所,文化空间物理向度上的空间形态会产生一定改变,尤其受现代性影响的当下,日新月异的景观变化时时发生在物理空间中。
其次,随着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的时间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更,这影响着文化实践活动的时间与周期。相应的,文化空间中的实践主体会因时、因地、因情,动态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文化空间的活动主题饱含动态传承性。
2、时空复合的周期复现性
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时空复合体,它在时间向度上体现出周期复现的节奏,这种周期复现性集中表现为实践活动的周期规律和节点规律。
周期规律是指文化空间中的实践活动并非随时而为,它是一种遵循历史传统,按规定顺序重复出现,并有相应时间间隔的秩序性活动。这种规定顺序可能是自然时序,也可能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社会时序 最能体现周期规律的便是各类岁时、节日文化空间,它们依循时间秩序反复呈现。
节点规律是指文化空间作为一个时间过程,其实践活动的“始”与“终”均置于特定时间节点上完成,而这种时间节点的选择是依据天时或者人时而定的。比如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曾长期被视为一个与新年媲美的人文节日,又称为“亚岁”,至今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3、特色的地域风土性
文化空间形成的前提是物理向度上空间场所的存在。空间场所中的气象、水文、地形、景观诸风土要素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的经济、文化形态,决定着地方群体的生计方式与生活模式。
作为文化实践的主体,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的人,拥有不同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同的地域空间、风土环境会造就相异的文化实践,进而形成各色非遗文化空间,即古人所谓“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同时文化空间的发展、演变也是在一定地域场所中进行,必然会受各自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显著的地域风土特征。
“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文化空间源自地方民众文化生活实践,呈现显著地域风土性,地方风土沁润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统一着区域民众的行为方式,影响其文化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勾连着民众与地方。
4、场所的传统规制性
文化空间场所的位置、形态、范围的选择亦有相应的规制,须依循历史文化传统来择定。只有基于一定规制的特定场所,置身其中的文化实践才有相应的价值与意义,这种历史传袭的规制性场所赋予文化实践“神圣性”“象征性”。
在传统社会,民众日常生活常囿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固定区域,在进行某项文化实践的场所选择时,必然拘泥于自身能力所及的特定范围中,其会依据生活习惯、生产经验或者朴素的哲学观念 (如风水),遵循规律而定,择定后通常世代传承形成固定的空间场所。
即便在当今社会, 民众日常生活的空间范围有所扩大,但文化实践对场所的选择也多承袭历史的经验,一方面表现为场所的延续,更多的则是择定理念的趋同。文化空间与规制性场所是相互伴生的,承袭传统择定的场所不仅有空间承载作用,更重要的是具备象征意义,赋予文化空间特殊的文化意涵。
5、活动的组织规范性
文化空间项下的实践活动源于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是经过集体不断加工、充实和完善的,单纯的个人行为不构成文化空间中的实践活动。这种集体的行为模式决定了文化空间实践活动的组织性与规范性。
组织性是指参与文化实践的民众,基于趣缘、地缘或者血缘,以自愿、自觉为前提,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以保证文化实践顺利进行为目的形成聚合体。
规范性是指文化实践活动需遵循相应的制度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空间一直存在约定俗成的制度对空间内的活动及其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这种程式规范大多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民众约定俗成,并通过代代口耳相传、身体力行,铭刻在实践主体的文化基因之中。
6、开放共享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类型的文化空间是一个共享包容的开放性场域,内部实践活动没有阶层的门槛限制,是广大民众能够参与、享用的生活文化。文化空间作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哪个阶层或者个人可以私藏或垄断的,它是一种“公共文化”,是公众共同关注、参与和“消费” 的文化。
非遗文化空间的开放共享性已得到社会广泛共识,2021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就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其中重点强调非遗需要人人参与,人人享受,要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zhongguominxie1950,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企业展厅是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存在,它不仅仅为企业本身服务,设计好的展厅更可以成为社会服务的场所,比如卡士酸奶展厅是可以接待学校学生的参观,作为酸奶消费者主力军通过展厅更加深刻了解酸奶的起源和发展,在展厅服务设计作为一种设计策略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消费系统中,并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人们对产品本身的需求已延伸到服务及体验方面,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更新更高的需求。
交互设计这个词并不陌生,它起源于网站设计和图形设计,但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现实中,很多交互设计都已融入生活了,其实交互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但是在企业展厅设计中,是怎么做到应用的?
企业做展厅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和增加企业营销,对企业本身和对外接待都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两点不难看出,企业做展厅也有一定的商业性,那么做商业展厅设计有哪些特性?企业了解这些特性能更好的了解企业展厅的重要性。
企业办公设计一站式服务是指为企业在办公空间设计、装修、配置、智能化系统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种服务通常涵盖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施工、交付的全流程,旨在为企业打造高效、舒适、现代化的办公环境。
在展厅设计中运用“框景”手法,一方面能给予空间开放性和通透性,另一方面可使内外空间相互连通、流通,起到过渡作用。另一方面,运用近实远虚的表现手法,对构图进行深入的描绘,从而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引起参观者对另一个空间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司法所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等重要职能。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开始探索建设司法所展厅,通过这一方式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那么,为什么司法所要建设展厅呢?
本文所指的文化展厅,是指企业的文化展厅,每个人都不能缺少文化,企业也是,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而企业搭建一个文化展厅是做好品牌宣传及文化建设的手段之一,品牌和文化都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参观企业文化展厅的人来更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文化是魂,展厅的存在也让魂有了意识。
对于企业发展规划来说,有没有专门规划一块区域来做展厅是非常重要的,有先见之明的领导会慎重考虑企业品牌发展方向,就会找专业的展厅设计公司来规划设计展厅,那么专业的企业展厅有哪些设计特点?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文化标签,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精神支柱。融入地域文化的城市展馆,对树立城市展馆名片、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展馆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特色,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