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承德市狮子沟桥交通节点的东北角,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达540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163平方米,由地上与地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则达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8.15米,整体设计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气,又融入了传统建筑的韵味,使得承德博物馆成为承德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承德博物馆内部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完善。六个文物展厅、两个临时展厅以及多媒体展厅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展览空间。而书画工作室、文化讲堂、培训室等多功能区域,则为游客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地下一层的“望长城内外——民族团结常设展览”,更是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丰富的展览内容,成为了承德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望长城内外民族团结常设展览位于承德博物馆地下一层展厅的东南部,这里以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展览形式,展现了承德作为民族结合部的地区特点,以及清中央政府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动。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合内外之心 成驻固之业
这一部分通过三个单元,展现了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木兰秋狝”等活动,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实现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一单元“围场行围 恩施泽布”,通过模拟的围猎场景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展现了康熙皇帝每年秋季在木兰围场举行的“木兰秋狝”活动。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军队的战斗力,还通过赏赐、封爵等方式,拉近了与蒙古各部的距离,实现了政治上的安抚与稳定。同时,“塞宴四事”等活动的举行,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满蒙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
第二单元“亲征朔漠 稳定北疆”,则通过乌兰布通之战和多伦会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康熙皇帝亲征朔漠、稳定北疆的英勇事迹。乌兰布通之战是康熙皇帝亲自指挥的一场重要战役,通过这场战役,康熙皇帝成功击败了噶尔丹的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而多伦会盟则是康熙皇帝为加强蒙古各部的团结而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康熙皇帝成功地将蒙古各部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三单元“揽政山庄 合心固业”,则通过溥仁寺与溥善寺的修建、皇舆全览图的绘制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政治活动、加强民族团结的举措。避暑山庄不仅是康熙皇帝的避暑胜地,更是他处理政务、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康熙皇帝通过举行各种政治活动,加强了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和沟通,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稳。
第二部分:
承先祖“德泽”举“家法”毋
这一部分通过两个单元,展现了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如何继承先祖的遗志,继续加强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一单元“扈从塞外 赋闲山庄”,通过模拟的府邸狮子园和雍正皇帝的诗词作品,展现了雍正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生活和创作。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虽然政务繁忙,但他仍然经常到承德避暑山庄度假和避暑。在这里,他不仅享受到了宁静的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通过诗词创作等方式,表达了对先祖遗志的继承和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第二单元“习武木兰 毋忘家法”,则通过缮修山庄和雍正时期民族关系的描述,展现了雍正皇帝对先祖遗志的继承和发扬。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更新,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和沟通。他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
第三部分:
谱团结之曲 奏盛世华章这一部分通过四个单元,展现了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如何继续加强民族团结与稳定,并创造了盛世局面。
第一单元“肄武习劳 巡幸木兰”,通过模拟的乾隆皇帝“木兰秋狝”场景和行围四咏等诗词作品,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先祖遗志的继承和发扬。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每年秋季都会到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活动,以此锻炼军队的战斗力并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同时,他还通过行围四咏等诗词作品,表达了对先祖遗志的怀念和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第二单元“万树盛宴 隆恩庆典”,则通过模拟的接见、颁赏、赐宴等场景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展现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的各种庆典活动。这些庆典活动不仅展示了清朝的繁荣和强大,还通过赏赐、封爵等方式拉近了与蒙古各部的距离,实现了政治上的安抚与稳定。同时,这些庆典活动还促进了满蒙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
第三单元“外庙纪事 辉映陪都”,则通过普宁寺、普佑寺等外八庙的修建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外八庙的举措和意义。这些外八庙不仅是为了满足宗教信仰的需求而修建的宗教建筑,更是乾隆皇帝为了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和沟通而采取的政治手段。通过这些外八庙的修建和宗教活动的举行,乾隆皇帝成功地拉近了与蒙古各部的距离,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四单元“往来交流 功昭四海”,则通过接见藩属国使节和朴趾源《热河日记》等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举措和成果。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他不仅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还通过接待外国使节和商人等方式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清朝的繁荣和发展,还提高了清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望长城内外——民族团结常设展览”以生动的展览形式和丰富的展览内容,展现了承德作为民族结合部的地区特点和清中央政府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动。通过这个展览,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感受承德作为清朝皇家避暑胜地和民族团结重要场所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个展览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平台,使他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青少年教育馆的存在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密不可分,以期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参考。5月28日,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检察院借助“互联网+”打造的广西首个“VR+H5”形式八步区青少年人文教育馆线上展厅正式上线。
净零碳又称碳中和,即通过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移除量实现净零排放。首家以净零碳为主题的展厅在2021年6月底亮相南洞艺谷景区。它结合了景区原有的生态景区特色定位,以展示、宣传、教育为主要功能,免费开放。
一张张公交老照片,一辆辆不同年代的公交车模型,还有北京市公共汽车票和月票等老物件……近日,步入北京公交23路车厢,目光瞬间被吸引住了,车厢里充满时代印记的物品勾起了乘客对于过往的回忆。经过“升级”,23路化身一个“移动展厅”,也成为北京首条在公交车厢内展示公交文创的线路。
法制教育一直是国民教育中的重中之重,21世纪是个法制社会,懂法,守法,普法,都是国家和社会一直重视、一直坚持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尤其对于普通观众,地方检察院普法一直在行动,近日,胶州市人民检察院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专门设计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与犯罪预防网络教育”3D虚拟展厅正式上线,在普法的道路上,检察机关一直发挥着其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镜湖区非物质文化展示厅举行开馆仪式。
此次地下库房改造项目还包括了修建一条通道,这条通道连接着地下库房和负责故宫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的故宫文物医院。“此后,故宫地下一、二、三层库房需要修复保护的文物,不用再上到地面,而是直接从这条通道去文物医院。更安全、便捷、环保,修复完成,再经由通道回到地下库房。”单霁翔院长介绍说。
近日,位于郧阳博物馆一楼的明清建筑展厅设展完成,市民新增一处郧阳历史文化观赏点,明清建筑展厅分石佛造像展示,郧阳官式建筑内容和郧阳乡土建筑特色三大板块。
线上展厅是疫情以来比较常见的线上展示方式,常见的三种不同的展示方式:三维虚拟展厅、实景复刻、VR全景展厅,很多线下没有展厅的事业单位也想线上复刻,所以一般采用的是三维虚拟展厅,近日,防城区峒中边境“大党委”展厅顺利上线,公众通过扫描官方“云上展厅”二维码,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上完成整个展厅的观展浏览。
2021年太原论坛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共同举办。论坛以“能源气候环境”为主题,拟于9月上旬在山西太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