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宁波频道9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磊)日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拉开帷幕。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种多画种、多门类,以及多种物质材料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有着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创作技法可以多元融合,使用材料可以多样选择,所以欣赏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必拘泥于传统观念。这次展出的293件展品代表了当前我国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准。
宁波美术馆
为了办好这次展览,宁波美术馆进行了精心准备,安排了8个展厅、6000平方米的展区,其中2号厅和3号厅为主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还同步上线了数字展厅。数字展厅开设了多个专区,满足了不同群体的艺术需求:作品展示专区、360°VR全景展厅专区带领观众线上欣赏美展作品,跨时空浸入体验美展氛围。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
数字展厅上线一周,浏览量已达到近50万人次,360°VR全景展厅专区访问量已达到2.6万人次。
宁波美术馆是宁波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于2005年10月建成并正式开放。以立足宁波、放眼全国、面向当代作为办馆宗旨,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并具有港城特色的高品位现代化美术馆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展览、收藏、研究、陈列和推广宁波籍艺术家及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推动和提升宁波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建设防震减灾科普馆,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传统的科普馆都是展示科普知识、现象和原理,然后通过图文讲解板向观众传达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种静态、单一的展示模式缺乏情调和可操作性。观众看着整个展厅,还是觉得灾难离自己很远,没有形成防震减灾的意识。设计防震减灾科普馆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空间布局等。
全景VR健康科普云展厅,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通过360度全景沉浸式体验方式,向公众展示无偿献血知识、血液安全与临床用血知识。4月18日上午,中国输血协会全国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基地授牌仪式在青岛市中心血站隆重举行。青岛市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基地,依托青岛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平台,建设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全景VR,实现科普基地暨主题公园全景空间全方位参观游览及互动,多措并举向市民传播健康知识,弘扬城市精神文明新风,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了解到,根据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博物馆恢复开放指导意见,经上级部门同意,该馆部分展厅恢复对外开放。
全面展现档案发展逐渐法治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青岛西海岸新区近日打造山东首家干部人事档案文化展厅。该展厅包括“干部人事档案历史”“西海岸新区档案历史沿革”“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四大板块,多层次展现了我国档案发展从萌芽到全面规范的历史更迭及档案工作最新要求。
不同的主题展厅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历史文化展览馆的使命是记录和收集某种文化的历史信息,再现过去的文明,传承优秀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观众通过历史找到未来的方向。阳谷县历史文化展厅对阳谷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特色、非遗传承、现代化发展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是了解阳谷的一个重要窗口。
随着全社会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开掘历史文化宝库,展现中华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日渐成为共识。与此同时,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越来越频繁地与应用终端结合,带来诸多文化新业态。在这双重趋势带动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呈现成为热点。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内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6500多平方米,分二、三、四、五层展区。常设展区展出各类非遗展品达650多件,荟萃我市众多非遗保护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非遗馆。参观者不仅能看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还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遗魅力。
线上浏览地震展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地震防护知识,它是通过720°鱼眼全景成像技术对线下地震展厅进行全景拍摄,让观众如置身展厅之内。今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广大青少年可开启“VR云旅游”模式,“线上”参观河北省地震局云上科技展厅。
马鞍山市文化馆VR智慧党建展示厅于6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VR智慧党建展示厅位于马鞍山市文化馆二楼,市民可以在现场体验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普通市民可自行前往参观,单位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也可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