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存史资政育人,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深挖档案文化价值,努力发挥档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多点发力丰富馆藏资源,当好历史文化的“记录人”
1、全面推动红色档案资源整合。系统梳理全市红色资源,采取共享、复制等形式,汇集辖区内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红色档案资料近8000件,市档案馆及馆藏李克农家书等数十件档案资料被列入芜湖市首批红色资源名录建议名单;广泛开展定向征集,新增李克农家书、吕惠生日记、渡江战役支前等一批珍贵红色档案进馆;建立红色传家宝资料库,在全市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物件、资料、线索征集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物件90余项并建档立册。
2、全力探索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建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全市8个县市区档案馆实现70万条档案数据共享共用,与马鞍山等省内市馆达成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协议;跟进长三角档案工作一体化发展,开展长三角民生档案异地查询便民服务,办理查询超1500人次;落实融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要求,首批开通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业务。
3、全程围绕重点归集档案。积极服务重大活动,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中国(芜湖)科博会等,专班全程跟进接收档案;紧盯经济社会新发展,联合芜湖传媒中心举办年度“奋进新时代·美丽江城”摄影大赛,全面收集反映芜湖高质量发展照片档案;突出民生档案服务,着力抓好仲裁、公证、招标等近10万卷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努力补齐工作短板,每周开展档案调阅利用统计,深入分析档案归集盲区、弱项,落实“清单+闭环”机制,针对国有改制企业档案查档量大、查全率低、归集不到位的情况,全面启动抢救保护项目,一期项目近2万卷档案已归集进馆。
二、多措并举讲好芜湖故事,当好历史文化的“讲述人”
1、倾情打造“芜湖记忆”系列丛书。以“芜湖记忆”为主线,编纂出版《芜湖历史区域变迁概要》《芜湖职业教育》《芜湖老照片》等地方特色系列图书;编研出版《红色芜湖》教育读本免费发放全市党员,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推进《芜湖廉洁史迹》《芜湖工商记忆》《芜湖老字号》等蕴含芜湖文化元素主题的编研,助推提升芜湖文化影响力。
2、倾心制作红色档案视频。深入挖掘芜湖红色资源,制作《渡江第一船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粟裕与官陡门大捷》等9个红色视频、《红色芜湖》6集纪录片、《红色传家宝》5期短视频,被省市媒体选用播发。
3、倾力举办档案专题展览。深入挖掘档案文化宝藏办展览,近年共举办《芜湖·红色记忆》《礼赞新时代、光影颂辉煌》《芜湖老照片》等7场展览,承办《建党百年、初心如磐》《书信家国、尺牍情深》等3项档案联展,年均接待档案参观超2万人次。
三、多维打造宣传教育矩阵,当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人”
1、努力打造档案教育基地。与芜湖市委组织部共建党性教育基地,为党校学员提供现场教学;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每年吸引机关、企业、社区参观学习200多批次,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红色研学活动打卡点;不断扩大展览宣传覆盖面,改固定展陈为巡回流动展,把档案展览送到市直机关、大学校园、街道社区,让更多人在工作之余、学习间隙、生活闲暇时近距离接受档案文化教育。
2、协力共推思政教育。主动加强与驻芜高校交流合作,建立安徽师范大学专业实习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皖南医学院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展览办进校园,为高校师生“开学第一课”“大思政课”提供生动素材;积极助力中小学思政教育,每年暑期举办“读档学史少年说”演讲比赛,组织全市7至12岁青少年走进档案馆,沉浸式学党史、讲党史,打造青少年“第二课堂”。
3、大力塑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宣传作用,在《芜湖日报》推出“档说芜湖”专版、在芜湖电视台推出“档说芜湖”专题节目;不断拓展新媒体宣传效用,通过芜湖档案微信公众号、档案信息网、“大江看看APP”,推出600余篇“档案揭秘”“跟着档案看古城”等系列文章、20余期“档说芜湖”等短视频,阅读量达100万人次;大力推动信息新技术运用,采用VR技术将档案专题展览在芜湖“爱党建”等网络平台同步展出,通过全景式、互动式访问,实现档案宣传线上线下全覆盖。
新时代新征程,芜湖市档案馆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为服务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更多档案力量。
深圳信可威展厅设计公司专业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展厅设计公司,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仓储、全国巡展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开发商场、专卖店规划、设计、制作、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平面广告创意策划等多项服务。